芽苗菜猝倒病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一、症状表现
芽苗菜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苗期,病菌主要侵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期受害部位呈现水渍状黄褐色病斑,随后迅速扩展,病部缢缩成线状。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随着病情发展,病苗最终枯死,但仍保持绿色,因此被称为猝倒病。在潮湿环境下,病苗残体表面及附近土壤会出现絮状白霉。
二、病原及发病原因
芽苗菜猝倒病的病原为瓜果腐霉菌,其在土壤中以卵孢子形态越冬,适当时机萌发产生孢子囊,释放大量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害幼苗。病害发生与土壤温湿度密切相关,土温15℃~16℃时病菌繁殖最快。此外,带病粪肥、农具等也可作为传播媒介。
三、防治措施
1. 选地与土壤处理
选择地势高亢、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方育苗,尽量避免低洼、潮湿地区。育苗地要整平、耙细,肥料要充分腐熟并撒施均匀。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如福尔马林消毒、拌种双消毒、五代合剂消毒等。
2. 育苗管理
加强苗床管理,根据苗情适时适量放风,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在阴雨天避免浇水,设法消除棚膜滴水现象。苗期喷施500~1000倍磷酸二氢钾或1000~2000倍氯化钙等,提高抗病能力。注意苗床保温,多透光、适量通风换气。
3. 药剂防治
在病害始见时施药,间隔7~10天。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掌握在苗床出现发病中心时施药防治,不要延误时机。
4. 植保要领
及时铲除病株并对原穴进行杀菌处理。浇水时,健康地块与发病地块分开。灌药时要将整个作物根系部分充分灌透。用药后三天不能浇水,如遇大雨或必须重新浇水施药,应于雨后或浇水后及时再次使用药剂。
总之,芽苗菜猝倒病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从选地、土壤处理、育苗管理到药剂防治等方面进行全面防控,以保障芽苗菜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