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如何加强?
1. 强化舆论宣传
加强舆论宣传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的农产品安全生产知识、科学养殖种植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与公德教育,提倡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同时,要充分发挥“12331”投诉举报主渠道作用,建立舆情研判机制,及时有效回应公众关注的重点热点和敏感问题。此外,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建立信息公示栏或公示屏,公开食用农产品安全检查、抽检、处罚等监管执法信息,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鉴别能力。
2. 抓好溯源管理
抓好溯源管理也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大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行力度,着力推动部门齐抓共管,协调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商务、工信等部门做好合格证与市场准入制度的衔接。突出工作重点,以质量安全风险高、生产消费量较大的“菜篮子”产品为主,分级分类推动农产品生产者主动出具合格证,显著提高全市合格证使用覆盖面和影响力。
3. 推进精准执法
推进精准执法是加强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监测抽检经费投入,科学设计区分五级监测功能,突出层级监测重点,强化舆情监测和预警通报,提高监测检验机构自主检验和风险研判能力。加强结果应用,督促问题突出地区跟进开展监督抽查,强化农产品生产源头执法监管,严厉查处高毒高残留农药、违禁兽药、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切断伪劣农产品、不安全农产品向市场输送的渠道,坚决遏制农产品质量重大事故发生。
4. 充实基层力量
充实基层力量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可以通过继续实施乡镇监管机构能力再提升工程,坚持“五有”标准,开展乡镇监管站“星级”评定和动态管理,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网格化管理。引导推动各县(市、区)立足自身特色,通过***购买服务,在果蔬、肉禽等生产基地较多的镇选择集中连片区域设立村级服务站,承担上市前检测、督查巡查、上报隐患、指导追溯及中小散户监管等职责,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制定镇村监管人员中长期培训计划,切实提高基层监管人员能力素质,守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关键的“最后一公里”。
5. 加强市场监管
加强市场监管是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可以通过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环节检验检测功能缺失的整治力度,确保农产品流通环节质量安全。同时,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此外,还要加强对一级批发商和一级批发市场监管,通过产地批发市场的监管,倒逼促进生产者提高安全的管控,实现源头强有力管控,防止不安全食品向终端市场流动。
6. 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
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是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的基础。要做到水平与标准统一,由于部分农产质量标准引入国外标准,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没有能够达到标准的方法或手段,或达到标准会造成生产者及消费者承担不起的成本价格,造成标准执行困难,所以标准的制订和引入需要从实际出发,从生产实践出发,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接受能力出发。
7. 加强有机管理
加强有机管理是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的关键。现在更多的涉及到农残问题,相对而言,化肥问题的管理较少。化肥本身是安全的,合理使用是安全,但是在有机生产中不允许使用,因此,要加大对监管力度,保证有机产品真正符合有机生产标准和产品标准。
希望以上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