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肥施用的适宜时期
堆肥是有机肥料的一种,由动植物残留物和废弃物经过微生物分解和腐熟而形成。它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改良土壤的作用,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肥料之一。施用堆肥的适宜时期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分多个层次来阐述堆肥施用的适宜时期。
二、堆肥的发展历程
1. 南宋时期的堆肥原料包括河泥、麻枯、无机肥料等;
2. 元朝时期的堆肥原料有苗粪、草粪、火粪、大粪、小便等;
3. 明清时期的堆肥原料出现了“粪丹”,是一种综合性肥料,包括麻渣、豆饼、鸟粪等;
4. 清末至中国开放之前的堆肥原料包括粪尿类、饼肥类、海肥类、绿肥类、杂肥类等;
5. 上世纪三十年代有机肥使用情况粪类包括人粪、猪粪、灰粪、鸭粪、猪灰粪等。
三、堆肥施用的适宜时期
1. 春肥:在春蚕期用叶前15~30天施用;
2. 夏肥:在桑树夏伐到7月下旬施用,以速效性肥料为主,氮磷钾要合理搭配;
3. 秋肥:立秋后到8月下旬施入桑园,应施速效性肥料,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4. 冬肥:桑树落叶后封冻前施入的肥料为冬肥,应施迟效性有机肥。
四、堆肥技术指标及施用方法
1. 生产与生态兼顾,就近施用粪肥,实现循环利用;
2. 减量与增效协同,用有机养分替代部分化学养分,减少化肥用量;
3. 安全与有效并重,满足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确保发酵腐熟,保证安全施用;
4. 堆肥质量指标:堆肥中期高温维持50—60℃,腐熟后堆体呈黑褐色,不产生臭味;
5. 安全监测指标:进行不少于1次抽检,检查堆肥腐熟度;施用前应参照相关肥料抽查技术规程进行1次抽检;
6. 施用技术指标:科学确定不同作物有机肥使用量、时间和方法,一般堆肥亩施用量1000—2000公斤。
五、堆肥施用的关键技术
1. 堆肥还田:按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要求,堆肥中期高温并持续,温度较低区域适当延长维持时间;
2. 沼渣还田:利用畜禽粪便进行发酵和无害化处理,后经干湿分离,将沼渣用于农田;
3. 沼液还田:分离沼渣后的沼液一般作追肥,采用条施、穴施等方式;
4. 商品有机肥施用: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生产商品有机肥,质量应符合《有机肥料》要求。
六、总结
堆肥施用的适宜时期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施用堆肥时,应遵循生产与生态兼顾、减量与增效协同、安全与有效并重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农作物需求科学确定施用时期和数量。同时,要注意堆肥的质量和安全,确保发酵腐熟,减少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