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的营养成分表
首先,大闸蟹的蟹肉部分,每 100 克可食用部分含蛋白质 17.5 克,蛋白质含量颇高,且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且结构合理,相比畜肉类蛋白质更易于消化。同时,蟹肉中还含有多种呈味氨基酸,如谷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等,这使得蟹***有独特的鲜美风味。蟹肉中的脂肪含量较低,每 100 克仅有 2.6 克的脂肪,远远低于健身餐中常见的减脂增肌圣品鸡胸肉。此外,蟹肉中还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必需脂肪酸,其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约为 1:1:1。
大闸蟹喜食水域中的水草,再配合饲料投喂,蟹肉中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DHA 和 EPA 的含量也比较高,对调控脂代谢、减轻慢性炎症反应十分有益。而且,蟹肉中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钾、钠、镁、硒、锌、铁、铜和磷等。
其次,蟹黄是雌性大闸蟹的卵巢,其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钙、磷等微量元素,和不少对健康有益的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蟹黄中还含有大量的胆固醇。
再者,蟹膏主要是雄性大闸蟹的副性腺,雄性大闸蟹的内脏中蛋白质含量为 12.5%,脂肪含量则为 20.2%,大闸蟹 90%以上的脂肪都储存在内脏中,这也是蟹膏独特风味口感的主要原因。
从维生素方面来看,大闸蟹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E 等。维生素 A 对于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免疫系统的健康等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 D 有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健康;维生素 E 则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害。
大闸蟹的蛋白质属于动物性食物的平均水平,而脂肪含量远远偏低,每 100 克可食用部分仅仅 103 千卡的能量,并且这其中能量的主要贡献者是蛋白质。由于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原因,蛋白质相比其他营养成分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会消耗更加多的能量,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吃大闸蟹容易长胖,相反合理食用大闸蟹可以延长进餐时间,促进肠道激素的释放,增加饱腹感。
对于一些患有特殊疾病的人群,如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患者,只要血脂、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少量食用大闸蟹也未尝不可,但需注意控制量的摄入。比如 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基础疾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偶尔食用 1 - 2 只大闸蟹解解馋是允许的,且最好是以食用蟹肉为主。
总之,大闸蟹的营养成分可以用“低脂、低能量、高胆固醇、高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来概括。无论是从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方面来看,大闸蟹都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在食用时,也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饮食需求,合理选择食用量和食用方式,以充分享受大闸蟹带来的美味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