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土居知识问答

如何识别锚头鳋和中华鳋病的症状?

作者:农技小达人回答时间:2024-04-11 23:42:01

锚头鳋病是一种在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多发疾病,由锚头鳋寄生在鱼类的体表、鳍、口腔等处引起。以下是锚头鳋病的一些典型症状:

1. 鱼的行为变化:病鱼在发病初期可能会表现出急躁不安,食欲减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鱼体逐渐瘦弱,游动迟缓。

2. 鱼体外观的变化:肉眼可见一根根针状的虫体插入肌肉组织,虫体四周发炎红肿,有因溢血而出现的红斑。当寄生的虫体较多时,鱼体上会像披了蓑衣一样。

3. 寄生部位的病变:锚头鳋寄生在鱼体上后,会引起寄生部位的周围组织发炎红肿或组织坏死。例如,寄生在鲢、鳙等鳞片较小的鱼体表,可引起周转组织红肿发炎,形成石榴子般的红斑。寄生在鲤、草鱼等鳞片较大鱼的皮肤上,寄生处鳞片被“蛀”成缺口,呈现充血红斑。

4. 口腔功能受影响:锚头鳋寄生在鱼的口腔内时,会引起鱼的口腔不能关闭,因此而不能摄食。

5. 鱼的生长受阻:大量锚头鳋寄生时,会影响鱼的生长、繁殖和商品价值。

中华鳋病的症状则主要包括:

1. 病原体的影响:中华鳋病的病原体有大中鳋和鲢中华鳋。此病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草鱼。中华鳋用第2触肢钩在鳃丝末端,引起鳃丝末端增生、肿胀、发白。

2. 鱼的行为变化:病鱼会出现呼吸困难、焦躁不安的症状。

3. 鳃部病变:鳃小片发生炎性水肿,中华鳋寄生处附近的上皮细胞、粘液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大量增生,嗜酸粒细胞大量浸润,因此鳃丝末端膨大成棒槌状,表面覆盖一层粘液细胞,下面是3~4层扁平上皮细胞,再下面是间充质细胞及嗜酸粒细胞。

4. 生长受阻:大量中华鳋寄生时,会严重影响鱼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以上就是锚头鳋病和中华鳋病的一些主要症状。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如果发现鱼类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诊断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扩散和对养殖产量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笔名:农技小达人 于 2024-04-11 23:42:01回答用户提问,问答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文献资料或标准答案,生活应用请先多方考证。
阅读:0次

相关文章

鱼类矿物质如何维护骨骼健康

骨骼健康对于我们的身体至关重要,它不仅支撑着我们的身体,还影响着我们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在维护骨骼健康的众多因素中,饮食起着关键作用。而鱼类作为一种富含多种矿物质的食物,对骨骼健康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2024-07-16

浴缸养殖大闸蟹的步骤

一、养殖准备
推荐2024-07-13

塑料桶储存大闸蟹的技巧

大闸蟹作为一种美味的水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当我们购买的大闸蟹一时吃不完时,如何妥善储存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塑料桶储存法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实用的方法。
2024-07-13

冰箱储存大闸蟹的注意事项

大闸蟹作为一种美味的海鲜,因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备受人们喜爱。然而,由于其易变质的特点,正确的储存方法至关重要。在众多储存方式中,冰箱储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但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
2024-07-13

不同季节大闸蟹口感差异

秋季,无疑是大闸蟹的黄金季节。通常来说,大闸蟹的食蟹季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到除夕夜之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大闸蟹的口感和品质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
2024-07-13

大闸蟹最佳捕捞时间

首先,从大闸蟹的生长周期来看,大闸蟹一般在每年的 4 月份左右投放蟹苗,经过 1-2 年的生长,到第 2 年的 9-10 月份左右达到捕捞上市的成熟阶段。大闸蟹的生长主要分为 8 个时期,分别为受精卵期、蚤状幼体期、蟹苗期、豆蟹期、扣蟹期、黄蟹期、成蟹期及亲蟹期。成蟹期一般在农历八月后,此阶段的大闸蟹已经完成最后一次蜕壳,体重达到 150 以上,之后个头将不再增大,此时的大闸蟹肥美,是捕捞的适宜阶段。
2024-07-13

大闸蟹的经济意义

首先,大闸蟹带动了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的大闸蟹养殖产业规模庞大,从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到阳澄湖、太湖东岸等地,水网纵横、湖泊密布的地理环境为大闸蟹提供了优良的生长条件。众多养殖户投身其中,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以阳澄湖为例,尽管其合法养殖水面有限,但品牌效应显著。而在其他地区,如巴城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面积开展特种水产养殖,将大闸蟹养殖确立为主打产品,不仅扩大了养殖面积,提高了产量,还带动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了养殖产业的升级。
2024-07-13

大闸蟹的历史文化

据说在几千年前,人类的祖先已在江南的陆地上定居栖息,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中就有许多人从事捕捞水产的工作,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创建出了鱼米之乡,大闸蟹也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
2024-07-13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