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羊肉品种膻味差异
影响羊肉膻味的因素很多,包括产地、饲料、品种、年龄、部位、肥瘦程度等。比如公羊的膻味更重,而***的羊(羯羊)膻味会减轻。成年羊的膻味比羊羔明显,但从饲养经济性和膻味的角度来看,一岁左右的羊是最适合宰杀的。无论放牧或圈养,羊的饲料或食物对于膻味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羊肉膻味也会有地域差异,因为不同地方的植被、饲养传统不同。比如研究发现,如果牧草中缺乏硫元素会导致羊肉膻味变大。圈养的羊如果喂太多豆科植物(比如苜蓿),羊肉膻味会更重。不同羊的膻味也不同,比如有些产羊毛的羊就特别膻。新西兰通过良种筛选和优化饲料,可以生产基本没有膻味的羊肉,甚至你都吃不出来是羊肉。
传统的去膻味方法是用八角、桂皮、料酒、葱、姜、蒜、孜然等各种香料掩盖羊肉的膻味,它们释放的挥发性成分也可以与膻味相互调和。在食品工业领域,通过微生物发酵、超高温蒸汽处理、环糊精包埋等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脱除膻味。此外,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特殊配料也可以从源头改善羊肉风味,例如法国普罗旺斯的一种羊因为吃了薰衣草而风味独特。类似的,国内有人尝试给羊喂黄芪、当归或其他草药,确实能够改善羊肉风味。
从羊自身而言,品种、性别、年龄、部位都与“膻”的程度息息相关。它们的大小关系是:山羊>绵羊,公羊>母羊、羯羊(太监羊),羊越老膻味越重,以及羊腿肉、羊颈肉是膻味最轻的部位。因此,不“羴”的羊肉,一定来自于广阔的牧场。
在烹饪方式上,不同部位的羊肉也有不同的适用方式。上脑肉适合用于涮、烤这种快速至熟的方式;里脊肉可以用于炒、爆、溜等烹饪方式;前胸肉适合用于炖煮、闷煮这样的烹饪方式;腿肉则适用于红烧、清炖、烧烤等烹饪方式;腱子肉适用于卤、酱、红烧等烹饪方式;臀肉适用于炒、爆、溜等烹饪方式;羊腩肉适用于炖煮、焖煮等烹饪方式。
综上所述,不同品种的羊肉在膻味上有一定的差异。影响膻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产地、饲料、品种、年龄、部位、肥瘦程度等。在烹饪时,可以根据不同部位的肉质和膻味特点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和香料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