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豆素类药物临床应用
在医药领域,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对人体具有抗凝血、抗菌、抗炎、抗氧化、降血糖、抗骨质疏松、抗高血压、抗癌等药理作用(1)。其中,抗凝血作用的研究最为成熟。早在上世纪70年代,Bell等人就提出香豆素等抗凝血药物是通过抑制维生素K2,3-环氧化物(KO)还原为维生素K氢琨型的反应来发挥抗凝血作用的。后来,人们发现华法林等香豆素类药物是抑制了KO还原的关键酶的活性,这个关键酶就是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VKOR)(1)。
目前上市的香豆素类抗凝血药物有3个,分别为华法林钾、华法林钠和Phenprocoumon,上市时间均较早。其中华法林钠的临床试验较为详细。有6项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华法林钠在抵御系统性血栓方面显著(p0.05)优于安慰剂、潘生丁/阿司匹林和己酮可可碱/阿司匹林(1)。
除了抗凝血作用外,香豆素类药物还有抗菌作用。在DNA复制的过程中,DNA螺旋酶(gyrase)创建的负超螺旋可起到稳定DNA的分离、防止过量和非模板的双链卷曲,以保障DNA复制的顺利进行。由此,人们开发了以gyrase为靶点的抗菌药:喹诺酮类和香豆素类药物。喹诺酮作用于gyrase的A亚基,而香豆素类药物作用于gyrase的B亚基。目前唯一上市的gyrB抑制剂为香豆素类药物新生霉素钠。该药对诸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菌株)和其他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细菌有抗菌活性;对粪肠球菌常耐药,而对屎肠球菌可能敏感。对包括流感嗜血杆菌、奈瑟菌属以及一些变形杆菌均值在内的革兰阴性菌敏感,但大多肠杆菌科细菌对其耐药。新生霉素主要是抑菌剂,但在高浓度时对敏感菌也有杀菌作用(1)。
此外,香豆素类药物还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病。1954年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甲氧沙林和三甲沙林均为Valeant研发,作为补骨脂素,它们可在光化学疗法或PUVA疗法中用作光敏剂(1)。
另一个潜在的应用是治疗肾功能障碍。香豆素酰胺衍生物硝克柳胺(nicousamide)是一种拟用于肾功能障碍,包括治疗糖尿病性肾病和高血压肾病的临床二期药物(1)。
总的来说,香豆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抗凝血、抗菌、治疗皮肤病和肾脏疾病等方面。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其副作用和潜在的风险。例如,新生霉素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和黄疸等不良反应(1)。因此,在使用香豆素类药物时需要遵循严格的医嘱,并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这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