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农产品商标流通标识化?
1. 严格统一法规和质量标准:市场准入规则,包括农产品进入市场检验检验规则、免检直通规则、标识规则、产地检验规则、产品放置规则、交易规则、信息发布规则、产品处置规则、质量追溯规则等,均应遵循全国统一规则,并公开给社会大众,让经营者和消费者知道、遵守。在品质上,更应该保持国内市场的一致性。
2. 加强商标流通标识化:不同品质的农产品经过认证后亮明身份,投放到市场上,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从而在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座诚信的桥梁。这就要求以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为依据,以监督和执法为保证,建立健全诚信制度。
3. 规范市场主体:主体与农业生产者、加工者、餐饮商、交易场地商,甚至是目前正在兴起的农资电商,必须建立标准化的标准,以形成一个良性的交易环境。
4. 抓好生产主体:进入市场流通的农产品,必须是经营管理、生产管理、生产技术措施等全过程化操作查验与追溯,尤其是标准化生产的,能够经受产地环境、投入品、技术措施、生产管理、采收贮运等全程化操作查验与追溯,所以对生产主体和生产技术措施要相应严格规范。
5. 加强监督执法: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保障,单靠生产经营主体自身的自律是不行的,在当前形势下,要做到这一点还很困难,必须通过严厉的行政管理和严厉的执法手段来提高农民的自律性和诚信。目前,尤其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完善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用制度约束来净化农产品的流通和生产。
6. 统一农产品标识规范:制定统一的农产品标识规范,明确农产品标识的内容、格式和标准,规范农产品标识的使用。
7. 严格农产品标识审查: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农产品标识审查,确保农产品标识规范使用。
8. 加大对农产品标识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农产品标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农产品标识。
9. 加大对农产品标识使用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农产品标识使用的监管力度,对农产品标识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农产品标识使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