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舍温度对产蛋量的影响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鸡舍温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境因素,对蛋鸡的产蛋量有着显著且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温度过高会给蛋鸡的产蛋量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当鸡舍温度较高时,蛋鸡的采食量会明显下降。这是因为高温环境使得蛋鸡的新陈代谢加快,身体消耗更多能量来维持体温平衡,从而导致食欲减退。饲料摄入量的减少直接影响了蛋鸡获取的营养物质,进而导致产蛋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供应不足。饲料转化率也会随之下降,意味着投入相同量的饲料,蛋鸡所能转化为产蛋的效益降低。产蛋的重量减轻,蛋壳质量下降,这不仅影响了鸡蛋的品质,还可能增加破损率。更为严重的是,产蛋率会显著下降,死淘率上升,直至出现大批蛋鸡因热应激而死亡的情况。
其次,温度过低同样对产蛋量产生负面影响。低温环境下,蛋鸡需要消耗更多的营养来转化为热能以抵御寒冷,这就增加了其营养消耗。营养用于维持体温,而非用于产蛋,导致产蛋量下降。同时,蛋鸡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自然会下降,容易诱发鸡群呼吸道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换羽停产。
从季节角度来看,夏季温度较高,鸡舍需要适时加强通风,并采取其他防暑降温措施。水帘蒸发降温是夏季控制鸡舍温度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冬季则与夏季相反,要额外注重保温。在保温的同时,不能完全关闭排风,应使用有定时器控制下的鸡舍最小通风,且要注意舍外冷空气不能直接吹到鸡体。冬季的保温措施多样,如在鸡舍内设取暖设备、适当增加鸡舍饲养密度、尽量不留空笼以利用体热提高舍温等。春秋季气候多变,昼夜温差相对较大,需要根据外界温度的变化随时转换通风模式,采用混合通风模式来进行温度的调控。白天温度高时加大鸡舍的排风,进行充足的气体交换排出废气、湿气、灰尘等;夜晚温度下降时,则运行横向通风系统,避免排风量过大造成进风口处温度过低,导致鸡舍整体温度偏低、舍内温度不均匀,给鸡只健康造成危害。
不同的蛋鸡品种,其产蛋量对温度的敏感度也有所不同。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例如土种类型的母鸡年度产蛋总量相对较少且鸡蛋重量较小,而高质量的母鸡年度产蛋总量较多且鸡蛋重量较大。因此,养殖户在选择蛋鸡品种时,需要考虑其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和产蛋性能。
环境因素中的温度和湿度对蛋鸡产蛋量影响显著。蛋鸡产蛋的最佳适宜温度是 13 - 23℃,当鸡舍内温差过大时,产蛋率会降低,所以养殖户们应做好鸡舍的防暑和保暖工作。蛋鸡产蛋的最佳适宜湿度是 55% - 65%,鸡舍湿度过高会对产蛋鸡的开产和产蛋总量造成不良影响,应加强鸡舍的通风管理来降低湿度。
此外,鸡舍内部光照的供给也会影响产蛋量。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相结合,既可以保证光照的供给,促进蛋鸡的开产、提高产蛋质量,还可以影响蛋鸡的采食总量。从蛋鸡的育成期 19 周开始,光照的供给逐渐增加,直至 27 - 28 周时,每天的光源供给增加到 16 个小时,且光照强度以 3.5 瓦每平方米最佳。
总之,鸡舍温度对蛋鸡产蛋量的影响是多方面且复杂的。养殖户在日常饲养工作中,不仅要关注饲料的营养供应、疫病的防控,更要时刻留意温度的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为蛋鸡提供良好的适温环境,以保障蛋鸡的产蛋量和产蛋质量,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