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舍垫料的发酵过程是怎样的?
一、垫料准备及选择
垫料的选择对于发酵过程至关重要。合适的垫料应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通气性,同时能够提供一定的保暖效果。常见的垫料包括稻壳、锯末、秸秆、花生壳等。垫料需要提前准备,并确保其干燥、无尘、无污染。
二、菌种选择与稀释
选择适合的发酵菌种,如如金菌,这些功能菌能够有效地分解有机物质,并产生有益的代谢产物。将这些菌种与米糠或玉米粉按适当的比例(通常为1:5以上)稀释,以确保菌种分布均匀,在后续的发酵过程中发挥作用。
三、发酵床的构建
将稀释后的菌种与垫料混合,混合深度通常在40-50厘米之间。可先铺设一层垫料,然后撒上菌种,再覆盖剩余的垫料。这有助于菌种与垫料充分接触,从而促进发酵过程。在构建发酵床时,需要注意控制垫料的湿度,以不扬尘为准,避免引起羊的呼吸道疾病。
四、日常维护与管理
羊在发酵床上生活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发酵床进行翻倒,以帮助羊的粪尿更好地被菌种分解。至少每两天进行一次翻倒,将粪尿掩埋,保持发酵床的清洁和干燥。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查发酵床的湿度和温度,确保发酵过程顺利进行。
五、温度和湿度的调控
发酵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通常,内部温度应保持在50°C以下,核心发酵层不超过60°C,外观温度维持在25-30°C以下。若需调节温度,可通过增加或减少翻倒次数、调整垫料的含水量等方式进行。湿度方面,应避免水分过多导致腐败菌的滋生,同时也需防止垫料过于干燥而影响发酵效果。
六、发酵过程的观察与评估
在发酵过程中,应定期观察垫料的状况,包括颜色、气味、温度等变化。若出现异常情况,如垫料发霉、异味过重等,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通过观察评估,可以确保发酵过程持续有效,从而实现羊舍环境的优化和有机废物的高效利用。
综上所述,羊舍垫料的发酵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需要细心管理和维护的过程。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调配垫料与菌种,以及严格的日常管理,可以实现羊舍环境的改善和有机废物的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