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土居知识问答

如何进行鸡舍的环境管理?

作者:农技小达人回答时间:2024-04-21 21:30:02

一、温度管理

温度是鸡舍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鸡的生长发育、产蛋率、蛋壳质量等都与温度密切相关。在育雏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鸡舍温度,1日龄雏鸡适宜环境温度为35℃,随着雏鸡的生长,每周降低2-3℃。观察鸡舍温度时,要“看鸡实温”,根据雏鸡的表现及时调整环境温度。雏鸡在适宜的环境中,表现出活泼好动,叫声轻快,食欲旺盛;如果温度过低,会出现扎堆、堆积在发热源附近,不停的尖叫;假如温度过高,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饮水量增加,严重时脱水。蛋鸡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23℃。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

二、湿度管理

湿度也是鸡舍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育雏前期适宜的环境湿度在70%-85%,青年鸡和成年鸡适宜环境的相对湿度为60-65%。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鸡舍内的情况适当调整湿度。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鸡产生不利影响。湿度过高会导致有害气体增多,氧气含量减少,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细菌病增多,易发生球虫。同时,湿度过大会加重冷热反应,低温环境下湿度大,会使鸡群感觉更冷,高温环境下湿度大,会使鸡群感觉到更闷热。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鸡舍内的情况适当调整湿度。

三、通风管理

通风是鸡舍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鸡舍内的粪便会产生高浓度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通风不良会使鸡舍有害气体浓度增加,刺激眼结膜和呼吸道黏膜引起流泪,结膜炎、气管炎,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诱导发生呼吸道病。同时,鸡舍内悬浮的粉尘颗粒,携带有大量的病原菌,通过损伤的呼吸道黏膜,可达支气管深处和肺泡,极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所以,即使在温度较低的冬季,鸡舍也要注意通风换气,降低鸡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四、饲养密度管理

饲养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饲养的鸡的数量。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鸡群体质差、生长慢、整齐度差,啄羽、啄肛、啄趾等恶癖增多,降低蛋鸡的产蛋性能。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鸡的种类、年龄、体重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饲养密度。

五、光照管理

光照对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适宜的光照强度能刺激鸡群采食,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鸡的种类、年龄、体重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六、其他方面的管理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还有其他一些方面的管理也需要关注。例如,要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存在;要保证供水和饲料的质量,防止因水质和饲料问题导致疾病的发生;要及时发现和处理病鸡,防止疾病的传播等。

综上所述,鸡舍的环境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关注多个方面。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管理工作,才能提高鸡的生长速度、产蛋率、蛋壳质量等,同时也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笔名:农技小达人 于 2024-04-21 21:30:02回答用户提问,问答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文献资料或标准答案,生活应用请先多方考证。
阅读:0次

相关文章

养鸡常见疾病的处理

养鸡是一项具有一定风险的产业,其中疾病的防控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以下将对养鸡常见疾病的处理进行详细阐述。
2024-08-15

鸭粪便无害化的有效方法

鸭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对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以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详细阐述鸭粪便无害化的多种有效方法。
2024-08-12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