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土居知识问答

鸭瘟的早期症状

作者:农技小达人回答时间:2024-05-23 23:48:02

一、早期症状

鸭瘟的潜伏期为2-4天,发病初期可见零星死亡,3-5天后出现大批病鸭。病初体温急剧升高,一般可达43℃以上,呈稽留热型。病鸭呈现精神不振,低头缩颈,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加,羽毛松乱,翅膀下垂,两腿发软,步态不稳,喜卧地,驱赶时以翅膀扑地匍匐向前。这时,病鸭不愿下水,若强迫下水,也无力游动,并挣扎回岸。

病鸭流泪,眼睑水肿,眼周有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粘结,起初鼻流清液,之后变为粘性分泌物流出。病鸭头和颈部肿胀,较健鸭明显肿大,故有"大头瘟"或"肿头瘟"之称。病鸭下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常粘附于泄殖腔周围。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和水肿,严重时粘膜外翻,并附有绿色的假膜,不易剥脱,人为剥脱后留有溃疡面。

二、传播途径

鸭瘟的主要传染原是病鸭和带毒鸭,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及羽毛等均带有病毒。本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其他如通过滴鼻、泄殖腔、肌肉注射等人工接种的方式,也可引起发病。此外,鸭瘟还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器具、土壤、垫料等间接传播。当鸭瘟传入易感鸭群后,一般3-7天开始出现零星病鸭,再经3-5天陆续出现大批病鸭,疾病进入流行发展期和流行高峰期。

三、发病季节

鸭瘟的发生和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春、秋鸭群的运销旺季最易发病流行。这主要是因为春季气温逐渐回升,鸭子的活动量增加,抵抗力降低;秋季则是由于气候转凉,鸭子的抵抗力下降,易感性增加。因此,在这两个季节里,养鸭户应特别注意防范鸭瘟的发生。

四、剖检病变

鸭瘟的剖检病变以全身性急性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病鸭的全身皮肤、粘膜、浆膜和内脏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皮下尤其是头颈部的皮下组织有弥漫性水肿,在"大头瘟"的典型病例中,切开头颈部肿胀的皮肤,即刻流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

消化系统的病变包括口腔粘膜有黄色坏死性假膜覆盖,用刀刮离假膜后,可见到粘膜有出血性溃疡灶。腺胃粘膜有出血斑点,有时在腺胃与食管膨大部交接处,有一条灰黄色坏死灶带或出血带。肌胃角质下层充血、出血。

泄殖腔有严重充血、出血,粘膜表面覆盖有一层棕褐色或绿褐色的坏死痂块,不易剥落。肝脏的早期病变有出血性斑点,后期出现大小不同的灰色坏死灶,在坏死周围有时可见环形出血带,而在坏死灶中心却常有小出血点。法氏囊粘膜充血发红,有针尖状的黄色小斑点。到后期,囊壁变薄,囊腔中充满红色凝固的渗出物。

产蛋母鸭的卵巢可能充血、变形或变色,有时有一部分卵泡破裂,卵黄散布于腹腔中而引起腹膜炎。

综上所述,鸭瘟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流泪、眼部病变、颈部肿胀、下痢等。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养鸭户及时发现病情,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笔名:农技小达人 于 2024-05-23 23:48:02回答用户提问,问答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文献资料或标准答案,生活应用请先多方考证。
阅读:0次

相关文章

养鸡常见疾病的处理

养鸡是一项具有一定风险的产业,其中疾病的防控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以下将对养鸡常见疾病的处理进行详细阐述。
2024-08-15

鸭粪便无害化的有效方法

鸭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对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以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详细阐述鸭粪便无害化的多种有效方法。
2024-08-12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