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鸭的防疫计划
一、养鸭场的选址与布局
养鸭场的选址应远离居民区、屠宰场、市场和交通要道,地势较高且不要位于低洼积水的地方,有充足和卫生的水源。鸭舍之间的距离应至少在10米以上,场区设进场门和粪污运输门。此外,养鸭场应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以降低疾病的发生。
二、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是预防鸭病的关键。养鸭户应具备一定的养鸭专业知识和饲养管理经验,遵循科学的饲养方法。饲料应符合鸭的营养需求,保证鸭的健康成长。同时,饲养设备应足够,包括供暖设备、饮水设备、喂料设备和清粪设备等。
三、卫生防疫措施
养鸭场应建立健全鸭病防疫体系,制订疫病的净化、扑灭规划及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包括:
1.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定期对鸭群进行疫苗接种,做好防疫灭病工作。
2. 对进场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更换工作服、鞋帽等,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3. 每栋鸭舍门口设消毒槽或池,进出人员和车辆必须经过消毒处理。
4. 定期清扫鸭舍和运动场,加铺干沙、垫草或锯末垫料,保持环境卫生。
5.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同日龄的鸭进入,同日龄的鸭转出,中途不得引进新鸭,以便彻底消毒饲养管理。
6. 严禁从有疫情的鸭场购入雏鸭,注意剔出病残弱鸭。
四、孵化室管理
孵化室应设在种鸭场附近,位于上风向,并与商品鸭场隔开一定距离。孵化室严禁非本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人员进出必须严格消毒,更换工作服、鞋帽等。孵化器每次用过后清除污物,用5%次氯酸钠擦洗。蛋盘冲洗凉干后置入孵化器内,进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出雏器按雏盘或箱用0.1%新洁尔灭清洗,然后熏蒸消毒。贮蛋室应设蛋熏蒸箱,每天收取的蛋应熏蒸消毒一次。
五、育雏舍和育成鸭舍管理
育雏舍和育成鸭舍应每天清扫,垫干沙土或木屑。夏天炎热季节设凉棚,防潮防暑;冬天垫草防寒保温。每批鸭全部出售后进行一次大消毒。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饲料盘应每次喂过食后用清水冲洗,如果为自由采食者则每天至少冲洗1-2次。
六、放养管理
对于放养鸭,应根据放养鸭的大小、强弱决定放养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0.067公顷果园放养成鸭20-30只。划定轮放区,用高50厘米的尼龙网围栏成几个区轮放。为便于管理,每区0.335公顷放养400只左右为宜。根据放养鸭的数量及园地面积划定轮放区,用高50厘米的尼龙网围栏成几个区轮放。为便于管理,每区0.335公顷放养400只左右为宜。在轮放区内要为鸭子备足饮用水。按时补饲,以补充放养时期饲料的不足。雏鸭放养从4周龄开始,前期为育雏期,可圈养和笼养。雏鸭在早晚各补饲1次,以补充能量的不足。按早上半饱晚喂足的原则确定补饲量,并逐减喂饲次数和数量,促使鸭自由采食。随